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2026学年)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幼儿保育(专业代码770101)
二、入学要求
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及主要续接专业
1、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教育类(7701)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幼儿保育(770101) |
对应行业(代码) | 学前教育(8310)、托儿所服务(8020)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保育师(4-10-01-03)、育婴员(4-10-01-02)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 幼儿保育 |
职业类证书 | 1. 保育员资格证;2.育婴员资格证; 3.幼儿照护1+X(初级)证 |
2、主要续接专业
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学前教育。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教育行业的幼儿保育岗位(群),能够从事托幼园所幼儿保育、幼儿照护服务等工作的保教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 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和护理基础知识,具有幼儿营养、喂养和健康、安全照护等方面的技能,具有科学组织和独立承担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保育工作的能力;
(6)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玩教具支持幼儿早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有创设幼儿生活环境和支持 性学习环境的能力;
(7)掌握预防与规范处理幼儿常见病症、意外伤害及其他突发事件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运用卫生保健设备设施和智能分析软件开展幼儿安全、健康照护的能力,具有安全防范、检查、保护与教育宣传的能力;
(8)掌握观察、识别、记录幼儿的言行和情绪表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观察、分析幼儿发展状况的能力,具有与幼儿、家长、教师沟通交流的合作共育 能力;
(9)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10)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七、课程设置
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1、公共基础课
表1 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主要内容和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
1 | 思想政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36 | |
3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 36 | |
4 | 哲学与人生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 36 | |
5 | 语文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 180 | |
6 | 数学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通过数学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 144 | |
7 | 英语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144 | |
8 | 信息技术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 | 144 | |
9 | 体育与健康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180 | |
10 | 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含音乐鉴赏与实践、美术鉴赏与实践两部分,使学生通过艺术鉴赏与实践等活动,发展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 | 36 | |
11 | 历史 |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旨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生进一步通过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 | 72 | |
12 | 劳动教育 | 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 36 | |
1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开设,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掌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品格、重大意义,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18 | |
14 | 地理 | 以地理基本概念为核心,系统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知识,注重培养地理思维与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地球构造、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了解人口分布、城市化、交通发展等人文地理现象;学会使用地图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区域发展问题;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综合地理素养。 | 36 | |
15 | 军训与入学教育 | 引导学生学习国家军事安全相应知识,锻炼体魄,培养形成团队意识、国家荣誉感等素质情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初步形成生涯成长意识,确定人生发展目标。 | 30 | |
16 | 社会 实践 | 社会实践课是中职教育“理实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知识,既能强化职业技能,也能培养沟通、抗压等综合素养,为就业或升学奠定基础。 | 120 | |
表2 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主要内容和要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爱国情操,影响学生的人生、社交和工作态度 | 18 |
2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就业等相关知识,掌握劳动力市场信息、就业创业基本知识,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和就业政策法规。帮助学生具备生涯决策、信息搜集、求职面试等能力,提高通用技能,对创业有正确认识,具有初步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 | 18 |
2、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需要前置学习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成的课程,是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课程,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延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设置4门。包括: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发展心理基础、保教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保育师口语与沟通等领域的课程。
表3 专业(技能)基础课主要内容和要求
序号 | 课程 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幼儿卫生与保健 | 1.重点了解婴幼儿期身体发展的特点及常见疾病症状及症状处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2.实践工作中能正确的应对幼儿身体的突发状况,科学的运用卫生学知识。3.学会运用科学的保教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4.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5.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卫生观,明白幼儿卫生教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 | 36 |
2 | 幼儿发展心理基础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幼儿发展心理概述,以及幼儿在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与培养,还涉及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维护。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揭示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原因,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解决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保教技能,为今后从事幼儿保育工作提供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36 |
3 | 保教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以及婴幼儿、家长和保教人员的权利及其保护。同时,涵盖保教人员职业道德的含义、特征、范畴、修养及实践等内容,如对保教工作的理想追求、对婴幼儿的理解关爱等。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明确保教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修养要求,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未来的保教工作中依法依规行事,遵循职业道德,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36 |
4 | 保育师口语与沟通等领域的课程 | 1.认识普通话的含义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发音。2.学会运用普通话语音知识进行方言矫正的自我训练,养成讲用普通话的习惯,了解普通话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别。3.在普通话口语实践中,语流音变运用正确、自然,能综合运用普通话的语音知识,读准常用汉字的声、韵、调,纠正方言。4.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情况、内容及评分标准,掌握测试技巧。5.了解并恰当地使用各种朗读技巧,朗读时能做到语音正确、语句流畅、富有感情。6.了解幼儿教育口语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幼儿教育口语的原则和要求,能根据不同教育情境准确、恰当地运用教育口语。 | 36 |
(2)专业核心课程
一般设置6门。包括:幼儿生活照护、幼儿早期学习支持、幼儿安全照护、幼儿健康照护、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家园社合作共育等领域的课程。